每天重複發文、整理資料、回覆訊息,很花時間吧?
其實這些事都能交給「自動化工具」來處理。它就像一條傳送帶:當 A 發生,就自動幫你做 B。
不用寫程式、不必懂 AI,你也能用這些工具替自己省下大把時間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看看它們是怎麼進化的。
近年來生成式 AI(例如 ChatGPT)爆紅,有時大家容易把它和「自動化流程工具」搞混。但其實自動化流程工具更像是一條可以設定「當 A 發生,就執行 B」的協作傳送帶,它不一定要懂 AI,只要能穩定跑流程,對社群運營者來說就是省時利器。
我最早接觸的自動化工具就是 IFTTT,那時我正學習物聯網技術。
IFTTT 就像「如果偵測到事件 A,就執行任務 B」的 Applet,例如:WordPress 有新貼文 → 智慧燈泡開燈,或溫度超過某值 → 傳訊息到 Telegram,對當年不會寫程式的我來說,超有想像空間。它易用、門檻低,是自動化的入門首選。
不過 IFTTT 也有明顯限制:只能做 A → B 的單一步驟流程,無法串聯更多(A → B → C → D),流程複雜就力不從心。
工具 | 適合對象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---|
IFTTT | 技術小白、簡易自動化 | 極易上手、低門檻 | 只能做 A → B,流程簡單 |
Zapier | 行銷/商業用戶 | 應用豐富、多步條件、操作簡單 | 免費限制多、價格偏高 |
Make | 想視覺設計複雜流程的人 | 流程圖 + 錯誤處理,適合進階使用者 | 學習門檻略高,初期複雜 |
n8n | 想自律 + AI 整合使用 | 自我部署、彈性高、支援程式 + AI | 初期設定需稍微動腦,介面偏技術感 |
我建立了一個行銷技術交流群,專注討論 SEO、行銷自動化等主題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交流。
掃QR Code 或點擊圖片加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