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
0
生成式 AI

30 天生成式 AI 工作流:社群經營者的自動化實戰系列 第 2

Day 2|社群人的自動化工具導覽:從 IFTTT 到 n8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每天重複發文、整理資料、回覆訊息,很花時間吧?
其實這些事都能交給「自動化工具」來處理。它就像一條傳送帶:當 A 發生,就自動幫你做 B。
不用寫程式、不必懂 AI,你也能用這些工具替自己省下大把時間。接下來,就讓我們看看它們是怎麼進化的。

自動化工具,是什麼?我又聽錯了嗎?

近年來生成式 AI(例如 ChatGPT)爆紅,有時大家容易把它和「自動化流程工具」搞混。但其實自動化流程工具更像是一條可以設定「當 A 發生,就執行 B」的協作傳送帶,它不一定要懂 AI,只要能穩定跑流程,對社群運營者來說就是省時利器。


自動化工具大進化:從簡單到複雜

2015 年的啟蒙:IFTTT(If This Then That)

我最早接觸的自動化工具就是 IFTTT,那時我正學習物聯網技術。

IFTTT 就像「如果偵測到事件 A,就執行任務 B」的 Applet,例如:WordPress 有新貼文 → 智慧燈泡開燈,或溫度超過某值 → 傳訊息到 Telegram,對當年不會寫程式的我來說,超有想像空間。它易用、門檻低,是自動化的入門首選。

不過 IFTTT 也有明顯限制:只能做 A → B 的單一步驟流程,無法串聯更多(A → B → C → D),流程複雜就力不從心。


多步驟工具來了:Zapier、Make(Integromat)、n8n

Zapier

  • 專為辦公應用設計,支援多步驟工作流、條件判斷與過濾器,適合業務與行銷人(例如:當某問卷回覆「非常滿意」→寄感謝信;「不滿意」→寄追蹤信件)。
  • 接腳豐富,目前可整合超過 8,000 種應用程式。
  • 操作簡單,但免費方案限制多,商業方案較貴,適合入門又願意付費的使用者。

Make(原 Integromat)

  • 介面像流程圖,可視化、拖拉設計、支援條件分支、錯誤處理,適合希望掌控流程但又不想寫程式的人。
  • 功能強大,面對高資料量、自動化需求複雜的場景很適合;但入門曲線略陡。

n8n

  • 最特別的是開源,且可 自我部署(self-host),也擁有資料自主權。
  • 開源,也意味著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免費跑完整流程,可以跟自己的電腦檔案互動。
  • 採「按工作流執行次數」計費方式,有時更省錢。
  • 支援程式節點(JS / Python),讓希望進一步擴展應用的用戶有實驗空間。

簡明比較表

工具 適合對象 優點 缺點
IFTTT 技術小白、簡易自動化 極易上手、低門檻 只能做 A → B,流程簡單
Zapier 行銷/商業用戶 應用豐富、多步條件、操作簡單 免費限制多、價格偏高
Make 想視覺設計複雜流程的人 流程圖 + 錯誤處理,適合進階使用者 學習門檻略高,初期複雜
n8n 想自律 + AI 整合使用 自我部署、彈性高、支援程式 + AI 初期設定需稍微動腦,介面偏技術感

為什麼我們最後聚焦 n8n?

  • 它像是一條彈性工作線,每個站點可以用條件用 AI,也能用簡單節點執行工具串接。
  • 不需要寫程式,也能使用 AI,還能自己掌控資料。
  • 它是我自己已經實際操作過,幫我壓縮約 70% 重複工作的工具(Day 1 說過)

作業小練習(讓你上手自動化工具)

  • 註冊並登入 IFTTT(ifttt.com)
  • 設計一個簡單 Applet:如果今天天氣預報會下雨,那就自動在 FB 粉絲頁發一則貼文—透過 IFTTT 的天氣與 FB 插件,就能完成這個「社群小自動化」。

交流

我建立了一個行銷技術交流群,專注討論 SEO、行銷自動化等主題,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交流。

掃QR Code 或點擊圖片加入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01/20178495xURUZaqziV.jpg


上一篇
Day 1|從社群營運走進生成式 AI 自動化的世界
下一篇
Day 3|如何開始學習 n8n:從零到一的學習路徑
系列文
30 天生成式 AI 工作流:社群經營者的自動化實戰7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